行業動態
正在北京舉辦的國際交通展上傳來消息,在未來6年的時間里,我國每年將有約4000億元人民幣投入道路交通建設,其中至少10%用于完善智能交通系統。
據了解,從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美國就開始了智能交通系統( ITS)方面的研究,之后,歐洲、日本等也相繼加入這一行列。經過近 30年的發展,美日歐已成為世界ITS研究的三大基地。此外,新興的工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也開始ITS的多方面開發和研究。
目前,國內各主要城市的交通量持續快速增長,交通擁塞日趨嚴重,交通環境日漸惡化。在近5年的時間里,全國道路交通事故起數就上升了32.5%,僅2001年全國因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30億元。為正視這一局面,在中國剛剛起步的ITS被各級政府提上了議事日程,寫入了由原國家計委和科技部共同發布的《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01年度)》中。與此同時,中國還在全國36個大城市開展了以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為核心的“暢通工程”,以加強道路交通法制建設,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智能交通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在未來15年內,廣州將斥資122億元全力打造廣州智能交通系統。而北京、廣州、深圳等10大ITS示范城市建設項目的啟動,則在全國各大城市掀起了一股ITS建設的熱潮。國內許多城市近期將發展物流業列入議事日程,為了實現這個夢想,須大力發展ITS。目前行駛在我國 120多萬公里公路上的1200多萬輛民用車輛中,近一半是空車。全國貨運空駛率高達49%。國內物流業效率很差,成本費用較高,物流費用占商品總成本的比重高達40%。在美國這一比重僅占10%左右。ITS的實施,將可對運輸車輛進行了有效的調度,真正實現“物暢其流”,同時大幅度地降低空駛。
中國ITS市場所蘊含的巨大商機,正在吸引眾多國內外廠商的關注和參與。目前,國內智能交通70%以上的市場份額被國外大公司搶占,以西門子、飛利浦等國外設備廠商為首的巨頭,已在中國智能交通市場上展開了多角度的滲透。清華同方近期提出在智能交通領域的兩個發展目標:一是致力于成為中國智能交通行業的第一品牌;二是將智能交通 事業打造成為清華同方的支柱產業之一。為此,該公司將組建一個由核心企業及其控參股的數個公司組成的交通集團,真正走上ITS的集團化之路。